【學會分辨】:我們的信仰俗化了嗎?

◎撰文/浦忠勇 ◎期數:182期 ◎1992.11月號

基督釋放了我們,叫我們得以自由。所以要站立得穩,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。加拉太書五章一節

 

信仰生活原本就是屬靈與屬世之間的爭戰。在這場爭戰當中,有許多情況是我們可以完全明白如何去取捨,例如聖經要道、總會規定、傳道及長老執事的訓勉,這些顯而易見的屬靈生活規範,信徒們可以覺醒、謹守;但有些情況是不容易察覺的,甚至老信徒都無法認清,在不知不覺中流入俗化的路子上。在此我想提出五個身邊的例子,和讀者們一起思考、勉勵。

 

一、華麗的教堂和得救的真理,何者寶貴?

 

某山地教會目前正興建會堂,如果工程順利,將於今年秋季獻堂。該部落天主教信徒最多,教堂也最大,許多本會的老信徒多是從天主教改信真教會的,真教會在部落中素來就以「信仰虔誠」博得好評。最近動工建堂,把原本簡陋的木造會堂改成現今壯麗的外觀,成為部落中最醒目的建築物,這原是美好的事,以後信徒們可以在更舒適的地方從事崇拜和事奉活動,但有些信徒以此向其他教會比較,甚至認為這樣才是「高舉主耶穌的名」。也有人在參觀訪問東部教會之後,嘲笑其他教會教堂蓋得太小,這樣的心態並不健康,也不可取。如果要用有形的教堂、金錢、信徒人數來比較,真教會實在無法和財力龐大的其他教會比高下,我們能宣揚的,是得救的真理,不是華麗的教堂,不然在聖彼得大教堂的信徒,豈不是最有尊榮的崇拜者?我清楚記得,該山地教會信仰最好的時候,那時的會堂很簡單。如何在壯麗的會堂並維持起初的信仰,該是我們思量的課題。

 

二、慕道者到底在尋找什麼?

 

我參加過多次鄉村的佈道會,因自己也是教會負責人,經常站在佈道的第一線工作,依據傳道者的指示,分發傳單,並尋找願意聆聽得救福音的未信者,教會的第一線工作人員,總是以戒慎恐懼的心情,想把佈道會辦得有聲有色。可是幾年來,本教會的慕道者或受洗者並未顯著增加,於是不少的工作人員開始反省,佈道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。詩歌佈道固然好,但它只是佈道方式之一,許多教會為了佈道,把時間大半花在練詩上面,而忽略其他的事工。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,詩歌佈道慢慢演變成詩歌演唱會,甚至還加入詩歌帶動唱,這樣一來,場面固然熱鬧,但對慕道者來說造就不大。現代人缺乏的,不是熱鬧繽紛的場面,而是心靈的安靜和盼望,慕道者來,原本就是尋找形而上的真理,它可以獲得內心最深處的寄託,這種宗教情懷的渴求,並不是有聲有色的佈道會就可以滿足的,我總認為在這樣忙碌追趕的時代,應加強靜態的佈道。

 

三、如何用更美的聲音讚美天父?

 

詩班的成立已經是各教會事奉的重要事工,大家都比以前有更多的機會欣賞詩歌。但據筆者觀察,許多教會在詩班成立不久之後,產生兩種不好的現象:(一)唱詩集中在詩班身上,一般信徒因無法參加詩班而疏於唱詩。(二)詩班往往捨棄讚美詩的曲子,選擇曲調通俗的新詩歌。第一種現象慢慢形成「唱詩是詩班專利」的觀念,後者讓詩班唱詩的氣氛,有俗化的傾向。唱詩對信徒來說,原非奢侈的事奉活動,最好是人人能唱,不可因為有了詩班,而疏忽了全體信徒的歌聲。歌曲內容,雖不限新曲或舊曲,但必須掌握一個大原則,宗教歌曲原本就是表達心中的敬畏、莊嚴、寧靜和呼求,中古世紀的宗教歌曲它動人之處就在這裏,流行曲調的教會歌曲,流行得快,但不易傳遠。最近在錄影帶看總會獻堂禮的唱詩,我又肯定,在場面浩大的地方,手邊的老讚美詩,最能傳達神聖華麗的氣氛,詩班為何要忽略它呢?

 

四、青契活動該如何加強宗教化的導向?

 

暑假期間,寒舍來了幾位景美教會高級班的學生,上山的目的是查經。寒舍是在一個不知名的高山上,交通不便,四面環山,幾乎沒有城市的喧鬧。這些年輕同靈上山之後,每天利用清晨、上午及晚間做查經活動、或在書房、或在庭院,形式很自由,也沒有長者帶領,但旁觀看得出,他們以嚴謹自律的態度完成了一週的查經課程,不但不曾影響寒舍的生活作息,也讓我聯想到其他青契活動內容該如何導向宗教化的層面。教會裏的團契活動,木來就不應該流於俗化,烤肉、郊遊、打球、登山……等活動,雖然也是聯誼的方式之一,但青契活動如果只停留在這樣的層面,我覺得是教會知識分子墮落的現象。各地名勝區的教堂經常有外地來訪的信徒,大多是住宿或野外活動,絕少有如景美高級班學生上山清心查經,山地教會不但風光明媚值得探訪,應該更適合外地同靈在此洗滌心靈,獲取不同的宗教體驗。

 

五、我們教會是否出現「解經的危機」?

 

各教會領會人員很多,但真正有時間、能力講解真理的人方很少;各教會查經的聚會增加,但解經的能力並未提昇。同樣的聖經章節,由不同的人去解說,結論就不一樣,這種現象在我們崇拜活動中是常見的。有些是斷章取義、有些是字面分析、或是取材錯誤,甚至以自己的意見為主,然後取經文附證,這些都不是解經者應有的方法。我個人認為「解經」是聖經專家的工作,它不但要有這方面的恩賜,還得靠平時的鑽研,一般信徒很難做到完全,為了避免錯誤,聚會的領會者最好就自己最熟悉的內容做題材,畢竟聚會的目的是崇拜,不是考驗解經的能力,平常的聚會是靈修活動,解經是造就宗教家的課程。我曾聽到有人提到方舟的故事,把「船」說成舟上有八口;「千年如一日,一日如千年」說成神造世界六日,現在已過了五千年,所以現在是末日時期,因為天地不會超過六千年;這樣望文生義,並非解經的正途,反而會造成信徒對真理的誤解。

 

以上是筆者常見的信仰俗化現象,而且往往是當事者不易自覺的。信仰活動原是自由活潑的,但不能以自由的名義,把崇拜和事奉的活動融入太多俗世的知識,信仰生活的爭戰,應該是試圖在屬靈的真理上站立得更穩。

歷史上的今天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