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會實踐】:我願能行在祂的旨意中

◎撰文/南區宗教小組策劃Phoebe撰稿 ◎期數:465期 ◎2016.06號
畢業即失業,這是很多年輕人揮之不去的噩夢,不論西方或東方,畢業等於失業的全球青年越來越多,英國尼特族1說:「在大學畢業之後,我不知道要做什麼。」日本求職大學生說:「請問該怎麼做,才能找到想做的工作?」

我很慶幸,在大學畢業後即進入為期一年的教育實習,並在實習完畢時,有機會在學校任教二年,雖然並非是正職教師缺,但至少不用馬上面臨找不到工作的窘境。而在為期二年的教師聘約結束後,又陸續在學校以及安親班接任了課後輔導工作。

本以為教育工作會是我一生的職志,期許自己能身教、言教和境教2,作孩子的後盾及榜樣。然而往往事與願違,在少子化日益嚴重的趨勢下,心裡不免擔憂害怕,流浪教師的終點站在哪裡?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?

校園時的我們,自由自在,可以在圖書館待上一整天,心裡一點也不著急,大家在一起可以說好多事,隨處玩耍歡樂著,就連吃飯時都散發著拚勁……,感覺是那麼的悠閒;靜的時候,想像以後的生活及工作,憧憬著各式各樣的夢想,整天做著白日夢,夢中可能的未來……。而今,最常浮現腦海的卻是:我的未來真的不是夢嗎?更常問:「如何知道神的旨意?」、「什麼是神的旨意?」出國讀書是不是神的旨意?到哪個公司上班才是神的旨意?要跟誰結婚才符合神的旨意?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只是教師甄試的口試一環,卻是我很大的罩門,如何面對主試者仍侃侃而談?如何展現自我?這對平時內向慢熱的我是一大挑戰。雖然內向者也能安靜地發揮影響力逐漸嶄露鋒芒,但在試場上,卻無多餘的時間等待我的爐火慢熬。

不要憂慮說,吃甚麼?喝甚麼?穿甚麼?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,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,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。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所以,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;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(太六31-34)。

感謝神賜我一位很好的哥哥,求學的路程我幾乎跟著他的腳步,心中暗暗立志我也要像他一樣,雖然常常覺得遙不可及,但他是我學習的對象。

哥哥知道我在人前言談的膽怯,加上整體教育環境及政策的多變,遂鼓勵我去參加國考;就這樣,我一邊在學校任教一邊準備考試。雖然我不擅言論,但教師是我很熱愛的工作,所以在孩童面前,我還是可以和他們打成一片,因此面對教甄與國考,我心猿意馬,結果當然可想而知。直到我離開了教職崗位,意識到沒有退路了,才真正專心投入國考行列。

準備考試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,面對不斷更新的法規,腦袋吸收的速度不夠快,應變能力也不夠好;看著家人無條件的支持,起先還能自我安慰是懷才不遇,卻也害怕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。

無形的壓力讓我有很多時候想放棄,尤其在去年以些微之差落榜後,我更不知所措,甚至向神哭喊,過了一段行屍走肉的日子。然而哥哥的一席話:「耶穌都說要數算恩典,想想其中的道理,沒妳想像中的糟。」我開始明瞭,若是活在失敗的陰影中,就不會有努力向前的盼望和心志。

保羅說:「弟兄們!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;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」(腓三13-14)。

如同耶利米先知,雖為百姓所遭受的苦難哀傷,但他的信心依然堅強,不為外在惡劣環境影響,並從其中思想,發出「這原是好的」的頌讚。「人仰望耶和華,靜默等候祂的救恩,這原是好的」(哀三26)。

當遭遇苦難,或遇到不公平的委屈時,人常會產生懷疑而灰心喪志,耶利米先知卻說:「人在幼年負軛,這原是好的。」因他知道:「這是耶和華加在他身上」、「除非主命令,誰能說成就成呢?」

我們的一生,均是在神的手中(詩三一15),我們若活在過去的創傷中,就成為一個不斷告訴自己是多麼可憐的人,而看不見神的憐憫和慈愛了。

感謝主,自畢業後,將近七年的帶領與恩典,今年終於傳來好消息。

回想起這段過往裡,我時常感到迷惘與困惑,對於許多茫然未知的處境不知主的意思,也常向主哭泣。但如今我深知,主有美意不必測,必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誠如耶利米先知所言:「每早晨,這都是新的」(哀三23)。因先知在苦難中明白,百姓雖會失敗,但神揀選的工作和旨意,絕不會因而停止和失敗,所以他仍舊興起盼望心志,仰望將來神必成就的美景。

感謝主一路的保守,讓我幸運上榜,也求主繼續帶領我未來的路程,遠離怠惰與怯懦,不虛擲光陰,把我放到適當的地方;而我,也要努力裝備自己,靜候祢的安排。

註:

1.尼特族(NEET,Not in Employment, Education or Training),是指一些不升學、不就業、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,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。尼特族最早使用於英國,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。

2.情境教育,即結合教育物件所處的環境特點進行教育。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